前言:在撰寫急診護理論文的過程中,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,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,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。
1資料與方法
1.1一般資料:選取我院急診室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急診科收治的60例,其中男性43例,女性17例;年齡9~69歲,平均年齡(25.8±10.2)歲。車禍致傷41例,刀刺致傷9例,墜落致傷7例,擠壓致傷3例。合并2處損傷49例,3處損傷7例,4處及4處以上損傷4例。顱腦損傷為主要傷害患者32例,胸部損傷為主要傷害患者22例,腹部損傷為主要傷害患者6例。
1.2急救護理方法
1.2.1迅速開展傷情評估與身體檢查:在接收到患者后迅速檢測其意識、脈搏、呼吸、血壓、肢體活動等情況,及時判斷傷情,正確指導急救對策。存在部分患者出現昏迷甚至休克,無法主訴具體癥狀,需護理人員認真對患者全身情況開展檢查,準確詳細的總結全身損傷情況。1.2.2確保呼吸道的暢通:多發傷患者會發生嘔吐情況,由于體內的損傷會使嘔吐物中混入血塊等物質,造成呼吸困難,進而頭部產生缺氧反應。在收治患者后,及時將其頭部側偏,將口腔、鼻腔及呼吸道內的異物取出,存在假牙的患者及時摘除,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調整供氧量做好輸氧工作,防止氧中毒。如患者存在顱腦或胸腹的損傷,持續昏迷,應開展氣管插管,保證無菌的環境,做好消毒、吸痰管及時更換等工作。觀察患者的痰液情況,給予濕化液藥物并霧化吸入。經常對患者翻身,清除呼吸道內的異物,保證呼吸的通暢性。
1.2.3保證有效的體內循環:造成多發傷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體內出血,在傷后24h是大出血致死的最危險階段。患者血壓發生下降會使靜脈萎縮而影響穿刺的開展,當患者入院后,有效建立2~3條靜脈通道開展706代血漿與林格液的靜脈滴注,防止患者出現休克或血壓下降等情況。存在顱腦損傷患者需給予甘露醇的靜脈滴注,保證血流的合理灌注量,在輸液過程中控制速度避免發生全身循環功能的衰竭。
1.2.4及時處理活動性出血,及時控制出血:因多發傷患者多為開放性損傷,傷情比較嚴重、失血量多,若不及時對傷口進行包扎止血,則會造成大量血液在短時間內流失,使血容量銳減而直接導致患者休克甚至死亡,所以及時控制出血是減少多發傷患者死亡的重要措施之一。對于活動性出血、較淺血管破裂者可以直接鉗夾結扎止血,創傷面廣泛出血者可用無菌紗布覆蓋或填塞后繃帶加壓包扎止血;對于四肢開放性骨折、活動性出血患者,要立即使用加壓板固定和無菌紗布加壓包扎止血,并抬高損傷部位的肢體;腹部損傷并有內臟外露者,應先用無菌敷料覆蓋,再用盆蓋住,以防受壓,外用繃帶固定包扎;胸部損傷并有氣胸者,應先使用加厚無菌敷料覆蓋,然后用繃帶加壓包扎固定,使開放性氣胸變為閉合性氣胸,再穿刺胸膜腔拍氣減壓,并盡快轉運至醫院救治;對于傷口出血呈噴射樣涌出者必須立即進行止血,盡快找到動、靜脈活性出血點,給予結扎和無菌紗布包扎止血,并補充血容量,護送手術室手術。
1不安全因素分析
1.1生物、化學因素
在進行急救作業和護理過程當中,時常會接觸到具有傳染性的患者,如患者的血液、分泌物、體液和有毒氣體等,因為疾病沒有進行明確診斷,而在急救過程中又不知道患者的具體情況,也就增加了醫護人員細菌感染的可能性,所以急診護士成為了潛在感染的高危群體。而醫院常用的一些消毒劑,像含氯消毒劑、過氧乙酸、和戊二醛等又會對呼吸道、皮膚、黏膜產生刺激作用,受到刺激會有頭痛、咳嗽、胸悶等癥狀,常時間刺激還會導致肺水腫哮喘、癌癥、職業性皮炎等疾病,可能還會誘導細胞變異、致畸形、致癌,而急診護士在工作過程中會更多的接觸到這些消毒類藥品,帶給她們的危害就會更大。
1.2機械性的因素
由于急救工作的特殊性,在急救的過程當中會有使用各種銳器的時候,例如手術刀片、碎玻璃、注射針頭等,由于神經干度緊張,還有時間緊迫,在進行操作的過程中及容易損傷皮膚黏膜,意外被刀割傷或針刺傷。之后被沾染到性不明的液體、血液、分泌物等還會被感染如各類肝炎、皮膚軟組織感染、艾滋病等一些血液病,接觸或是被針刺污染血液而被感染HCV的機率是1.8%,感染HIV的幾率是0.3%。
1.3物理因素
為了加強我院護理人員護理質量管理,提高護理人員的整體素質,根據我院的實際情況,特補充制定各級護理人員培訓計劃。
第一階段(畢業后1-5年或護士)
一、培訓要求:
1、鞏固在校所學的基礎醫學理論及護理專業知識。
2、初步掌握各科常見疾病的治療和護理,熟練掌握基礎護理技術操作、中醫護理技術操作,操作程序要達到規范化。
3、熟悉各班護理工作及各項常規制度,并嚴格執行。
論文摘要:目的:了解我國護士工作滿意度的研究現狀。方法:采用文獻分析法對我國1997~2005年有關護士工作滿意度研究的論文25篇進行分析。結果:近年來學者們愈加關注對護士工作滿意度的研究,研究的角度各有不同,研究論文的質量也有所提高,但很多方面還存在不足。結論:國內關于護士工作滿意度的研究尚集中在調查性研究層次,干預性研究還未充分開展,鑒于護士工作滿意度對護士自身以及護理質量的重要影響,開展干預性研究勢在必行。
論文關鍵詞:工作滿意度;護士;研究;文獻分析
工作滿意度是指個體對其所在工作環境中各個方面的一種積極的、主觀的評價,即個體從工作中獲得滿足感的程度…,護士工作滿意度的高低直接影響護理的質量、人員的流失,甚至護理專業的發展。國外自1940年起就開始對護士工作滿意度的研究,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早期,開始注意到護士的流失率,將流失率當作護士工作滿意度的一個衡量指標,70年代后,關于護士工作滿意度及多種影響因素的研究逐步深入。近年來,許多國內學者也致力于具體環境里護士工作滿意度的研究,包括對急診科護士、助產士、ICU護士、康復護士和社區護士等的研究。但對聘用制護士(俗稱合同護士)的滿意度則關注較少。
為了解我國護士工作滿意度的研究現狀,筆者收集我國1997—2065年有關護士工作滿意度研究的論文25篇進行分析,探討影響國內護士工作滿意度的影響因素及相應的對策,并提出研究中所存在的問題。
1資料與方法
1.1資料來源:
門急診是醫院的窗口,作為門急診科的醫務職員更是醫院的一面鏡子,門急診自創建以來共有醫務職員XX人,其中35歲以下青年XX人,醫護職員工作熱情積極性高,積極開展創建“青年文明號”活動,在開展“青年文明號”活動中,力爭做到治理一流、人才一流、服務一流、業績一流,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,取得了喜人的成績,同時也得到廣大傷病員的一致好評,現將我科“青年文明號”創建工作總結如下:
一、進步服務質量,樹立醫院窗口形象
門急診科是醫院的窗口,作為門急診科的醫務職員更是醫院的一面鏡子,樹立良好的窗口形象必須要有優質的服務質量。護理職員規范、得體的禮節對進步護理服務質量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,為培養*良好的職業形象,對門、急診各護理崗位接待傷病員及來訪者的服務禮節作了嚴格的規范,提倡起立服務、微笑服務、走動服務,陸續對我科*的個人禮節(行為舉止、儀表姿態)、社交禮節、電話禮節、交*禮節、查房禮節等進行各種規范,并進行了嚴格的練習,隨時講評,定期評選,促進培訓的深化,并納進護理質控治理體系。例如接聽電話,四部電話不管鈴聲何時響起,隨時都能聽到我科*耐心、禮貌的回答,而成了我科一道亮麗的風景線;再如見到來訪者*實行首問負責制一聲您好、請問,接待傷病員“請坐”,在執行各項護理操縱中如對病人造成不便時必須先道歉等等,使規范的服務用語應用到日常工作中,巡診*對侯診病人進行健康指導及疾病宣教,以減輕患者因侯診而產生的不耐煩情緒。經過一系列的整改措施,我科*儀表、儀容整潔,精神面貌好,在日常工作中*禮貌用語使用率進步,強化門、急診*的形象、愛心意識,從而切實改善并進步了門急診服務質量。
二、加強崗位培訓,培養一流人才
建設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,是深進開展青年文明號工作的根本保證,門、急診科護理任務重,醫護職員綜合素質要求較高,為進步醫護職業素質,抓好在職教育搞好崗位培訓,進步急診搶救配合能力,根據科室實際情況組織全科醫護定期開展搶救技能配合的練習。組織全科*學習新儀器的使用;開展季節性常見疾病急救護理知識講座;年初安排*到心電圖室學習心電圖,定期對我科10余種搶救儀器、設備使用、急救的六大技術進行練習考核,編輯急救護理手冊,利用晨*、護理教學查房進行理論知識和急診搶救程序的溫習,并制定同一的規劃,按不同層次、不同職稱,從理論知識、技術操縱、工作能力等方面提出要求,定期考核,達到高水平相應職稱標準。使*有良好的應急心理和業務素質預備,目前,全科醫護急診意識增強,應激能力強,是九二一支特別能戰斗的隊伍,部分*已經把握了多項高難度的護理技能操縱,如氣管插管術、心電圖知識、電除顫術,中心靜脈置管術、股靜脈穿刺術等護理操縱。使醫護配合上一個新臺階,更重要的是進步臨床急危重癥病人的搶救成功率。科室大部份醫護職員學習積極性高,利用業余時間積極撰寫論文,積極參加護理大專自學考試,已畢業2名。
三、用辛勤的汗水,讓生命之樹常綠